主页 > 理论 >

加强审计监督 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发布时间:2020-06-22 10:37   来源:齐鲁乡村网    作者:郑茂霞 阅读:

        6月18日公布的《国务院关于2019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显示,审计署对乡村振兴政策落实情况进行了审计,反映和揭示了一些地方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推进慢、建设质量不高、后续管护不到位,粮食生产保障项目未按期建成、补助发放不到位,乡村公共文化设施使用率低或被改作他用等问题,以审计倒逼惠民政策精准实施。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从中央到各地各部门,给予了大量政策支撑和财力保障。在当前乡村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依旧突出的情况下,如何释放政策红利、花好财政资金,稳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备受各方关注,自然离不开强有力的监督。审计是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审计推动乡村振兴政策落实、实现乡村治理现代化,是审计机关责无旁贷的重要政治任务,必须自觉增强政治责任感、历史使命感和职业荣誉感,依法全面履行审计监督职责,发挥好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促进全面深化改革、促进权力规范运行、促进反腐倡廉的审计监督和保障作用。

        开展乡村振兴审计,要坚持新发展理念,紧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彰显问题导向,加大对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的审计监督力度,严肃揭示侵害农民利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做到应审尽审、凡审必严、严肃问责。要尊重基层和群众在农业农村改革发展中的首创精神,坚持客观求实、注重激励,全面辩证地看待审计发现的问题,客观审慎作出评价和结论,推动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和容错纠错机制,鼓励基层干部担当作为、干事创业。要统筹整合各层级审计资源,进一步加强审计计划统筹、审计资源整合、审计项目融合、审计成果共享,推进审计工作一盘棋,以优良的审计质量、良好的审计效益发挥审计监督的整体性、宏观性、建设性作用。

        乡村振兴战略是一项长期的宏大的系统工程,开展乡村振兴审计必须坚持精准思维,紧紧围绕各地实际情况和阶段性的目标任务、工作要求,突出审计监督重点,实现精准聚焦、精准发力,绝不能搞“空中楼阁”“蛇吞大象”。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重点监督检查乡村振兴规划制定和实施情况,突出规划引领作用,看看各地的方案或“路线图”是不是务实精细,是不是与各类规划之间统筹衔接,是不是做到城乡融合、区域一体、多规合一。对另起炉灶盲目铺摊子、不切合实际造成劳民伤财、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的,坚决揭示和纠正。重点监督检查乡村振兴政策措施落实情况,对提升农业发展质量、推进乡村绿色发展、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提高农村民生保障水平、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等重点工作持续开展跟踪审计,保持高压态势,促进政策措施落地生根。重点监督检查乡村振兴战略投入保障情况,加强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财政预算安排的审计,推动形成财政优先保障、金融重点倾斜、社会广泛参与的多元投入格局。重点监督检查乡村振兴资金安全和绩效情况,加大对基层小微权力腐败惩处力度,加大对涉农资金统筹整合使用、重大投资项目的审计力度,严肃揭示侵害农民利益的不正之风以及资金分配管理使用中存在的骗取套取、贪污私分、挥霍浪费、优亲厚友等问题,促进提升涉农资金使用绩效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

        乡村振兴审计涉及面广、牵扯部门多、情况复杂,需要加强战略设计、组织领导。要构建有力有效的组织领导体系,有机整合审计资源,用好内部审计力量,围绕当地农业农村工作特点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安排部署,有计划、有重点地加强对乡村振兴政策和资金的审计监督,有序推进审计全覆盖。要统筹衔接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审计任务,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结合相互促进。加强统筹协调,将乡村振兴政策措施落实情况和资金管理使用情况,统筹纳入国家重大政策措施落实情况跟踪审计以及财政、民生、经济责任等各项审计,实现资源共享、信息共享和成果共享,做到深度协同,形成审计监督合力,避免重复检查。要做好常态化“经济体检”,进一步完善审计发现问题整改跟踪检查机制,注重发现和总结各地区各部门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好的经验和做法,通过以点带面、标本兼治,促进发挥审计“治已病、防未病”作用。要坚持科技强审,进一步探索“总体分析、发现疑点、分散核实、系统研究”的数字化审计模式,更加注重从区域整体和宏观层面进行大数据关联分析、评价判断,提高审计监督的质量和效果。

         作者单位:山东省审计宣传教育中心

上一篇:郯城:小微权力有“准头”, 乡村振兴有“奔头”
下一篇:“四个维度”绘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作战图”

分享到:
0
最新资讯
阅读排行